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

 
   



详细信息


---双结构未来网络体系架构理论、方法及应用
---

传统互联网面临可扩展、安全性、可控可管等挑战,近年来学术界、工业界提出了多种革命式或演进式的未来网络技术方案,但均存在代价过大、难以部署等问题。为此,本实验室创新性地提出未来网络发展的第三种路线,并将其付诸应用,形成如下重要成果:①提出以TCP/IP互联网为主结构、以“卫星广播+泛在存储”的播存网络为次结构的双结构网络,成为众多未来网络研究中具有原创特色的方案,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并产生了广泛影响。②为推动双结构网络的落地,提出了《统一内容标签(UCL)格式规范》,率先在新华社得到应用,于2015年1月成为新华社技术标准,2016年9月通过国家标准的立项复审。③研究并应用复杂动态网络控制与识别相关理论,解决双结构网络中单节点获取网络全局信息的瓶颈问题,进而深化对双结构网络中主次结构的识别、调控和结构优化;引入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应用广义连通度判定多结点缓存协同的收敛性,并利用相关理论提升双结构网络内容协同缓存的效率。

    该项研究获得2项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5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江苏省未来网络前瞻性研究项目的支持,发表SCI/EI论文36篇,包括INFOCOM、SIGMETRICS等会议和期刊;取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形成行业标准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基于上述成果积极开展信息集成研究和应用,牵头承担了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研究成果应用于新华社新闻内容“汇聚—广播”系统、北京大有公司的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和“云—端”电商系统,相关系统覆盖全国100万个行政村,帮助企业实现利润2200万元。研究并应用复杂动态网络控制与识别相关理论,其中“复杂动态网络的同步、控制与识别理论与方法”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协同控制”获得2016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